国家卫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科医生缺口约20万,无论门诊数还是住院人次,儿科医师承担的工作量都是其他医师的两倍还多,其中我市的儿科医师人数严重短缺,全市现有医师总数7227人,儿科医师仅有158人,与床位数相比严重失衡,在现有医疗资源环境下,进一步提高儿科医师待遇,快速壮大儿科医师队伍,是摆在医疗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面对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带来的生育高峰,儿科医生短缺这一难题显得更加突出,也更加紧迫。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儿科医生培养周期长、工作压力大
医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调侃的话——“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儿科医生的培养周期长,难度大。培养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需要至少10多年时间。也就是说,5年本科、3年研究生,再经过3年的临床规范化培养,才能培养出一名能独立工作的儿科医生。
二、生源不足,高招政策急需调整。在我国的高等学历教育中,儿科本科专业从1983年开始设立,却在1998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大调整中,被合并进了其它专业,医学院校的儿科专业设置也自此取消,相当于切断了儿科医师的稳定来源。
三、儿科医生收入低。儿科检查项目少、用药少、费用低,医生收入比其他科室低是儿科的基本特征。儿科病人主要都集中在门诊上,在检查手段方面,与成人检查相比较简单,科室效益上不去,是典型的“大门诊、小病房”。儿科医生职业的发展和升迁之所以变得比其它科室更具有挑战性,是因为更多的付出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回报,根本原因在于体系里面形成的长期以药养医。“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儿童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群体,而儿科医生是儿童健康的守护神,解决儿科医师短缺这个问题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针对上述问题,应做到:
一、要完善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儿科医师的薪酬等激励机制,稳定儿科医生队伍
国家应及时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稳固现有的儿科医生队伍,并把儿科建设纳入到医疗机构重要考核指标,解决目前儿科医生的待遇与付出不匹配问题,增强儿科医生岗位的吸引力。
二、要加快儿科医师的培养,建立多层次培养格局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儿科医疗卫生资源,为基层儿科医生到大型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儿科和附属儿童医院学习进修提升提供平台,或在医学院校开设开展订单式专项培养等多层次的儿科医师的培养方式等,缓解儿科医生‘“荒”。
三、要完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儿科医疗服务能力
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儿科与儿童保健专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公共责任,合理规划区域高水平的儿童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完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儿科分级诊疗与转诊制度,特别是重点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儿童常见病诊治、现场急救、危重症患儿处理与诊治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联合协作关系,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加快推进儿科多元化办医格局。
四、要开展儿童健康管理,推动儿童预防保健全覆盖
鼓励儿童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完整的儿童健康管理档案,实现儿童预防保健全覆盖,提升儿童的健康保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