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社会责任 弘扬时代精神——记东达蒙古王集团-尊龙凯时网址
东达蒙古王集团着眼大计、着眼未来,通过科学的规划,在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立足当地实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首先从解决实际入手,把钱学森院士的沙草产业理论运用的更深更广,创新性地提出“生态建设不以绿色划句号”,确立了“生态扩镇移民、产业拉动扶贫”的理念,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做出了新尝试,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在土地上做文章,要在二三产业上找出路,把迁移进来的农牧民变为产业工人,让他们在产业链上谋生存、求发展。
一、小沙柳做成了大产业
从1998年开始,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先后投资3亿多元实施了辐射库布齐沙漠周边地区近350万亩沙柳基地、建设奶牛养殖区和舍饲绒山羊基地等项目,带动鄂尔多斯市3个旗20多个乡镇近12万农牧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利用沙柳造纸,使次小薪材的沙柳派上了用场,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该项目受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的肯定,他亲笔签名回信说:“我认为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将林、草、沙三业结合起来,开创我国西部沙区21世纪的大农业,而且实现了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这是他一生中给企业和企业家的唯一回信。
2011年,集团生物科技公司在风水梁兴建生产高级刨花板项目生产线,把原有的沙柳造纸升级改造为利用沙柳制造刨花板,取得了节能减排和增加经济效益双赢目标;同时可以根本解决当地种植沙柳的农牧户卖沙柳难的问题,增加沙柳种植户的收入,既可以大大调动农牧户种植沙柳的积极性,可以由“要我种”变为“我要种”,又可以使沙漠增绿、沙柳增值、企业增效、地方增税;真正使沙区农牧民实现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目标。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东达生态项目基地考察指导时讲到, 像东达蒙古王集团这样的企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上,在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真正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赵永亮这样的企业家我们不支持还支持谁呢?他指着无偿为养殖户提供的住房和兔舍风趣地说,给我也留一间,退休后我也来这里养兔种菜,好好享受享受。
二、中国西部第一村在这里崛起
早在1996年,达拉特旗解放滩乡的三个村接连遭受凌水、地震灾害,房屋大部分损毁,为了帮住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企业建了一个“东达新村”,直到如今,那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却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主要原因就在于群众只靠单一的农田种植收入,再没有新的产业带动,实现真正富裕难度很大。我们领悟到,新农村不能不盖新房子,也不能光盖新房子。扶贫光靠输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变输血为造血,有产业才能彻底脱贫致富。
2005年初,东达蒙古王集团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发展纲要》,结合我地区(特别是梁外沙区)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牧民生活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在各级党政的支持和指导下,创新扶贫思维,按照“生态扩镇移民,产业拉动扶贫”的理念,本着“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初衷,将鄂尔多斯境内生存环境恶劣的沙漠丘陵地区的贫困农牧民整村迁移或部分迁移到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实施“无土移民,产业扶贫”,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和二、三产业,为移民开辟广阔的就业渠道,创业致富。这样就由过去输血式扶贫转变为现在的培养造血功能式的扶贫,把促进林、草、沙产业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谋划。
东达蒙古王集团依靠“规模化养殖、产业化配套、专业化管理、系统化分割、现代化加工、资本化运作”六轮驱动模式,实行保设施、保种兔、保饲料、保防疫、保销售的“五保”措施,发展獭兔养殖业,平均为每户入住移民无偿提供价值25万元的住房、兔舍、沼气池等基础设施,把保险让给养殖户,风险留给企业,以小兔子发展大产业、小商品建立大市场。集团规划在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投入扶贫项目建设资金100亿元,规划建设能容纳12万人口的新农村示范园区,构建以养植业、物流服务业、高新技术业、生态种植业、文化影视旅游业等五大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实现多业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企业为了从根本上保障移民的切身利益,积极培植规模化产业链,利用獭兔的下脚料加工配制成饲料喂貂,利用貂肉制成饲料喂貉子,将貉子肉制成饲料喂狐狸,将狐狸肉制成饲料喂狼,利用狼肉加工生产药品,将这些动物的皮全部加工制作成皮草服饰与药品一同进入市场。
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各级党政的关注和支持,特别受到了各级扶贫办的大力支持。截止目前,总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5亿多元。用于兔舍、住宅楼、司机宿舍楼、医院、饲料厂、冷库、屠宰厂、供暖厂、学校、幼儿园、供水站、汽车站及汽车检测线等建设;完善和扩充水、电、路、气、排污等基础设施。新村现已入住移民2000多户,其中近1000多户从事獭兔养殖专业,每户年收入可达5到7万元。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在公共事业领域均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渠道为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创造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使园区项目和功能不断完善,结构更加优化,移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2010年,达拉特旗人民政府将新村纳入达拉特旗经济开发区,命名为“达拉特旗风水梁园区”。
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不仅要为社会创造丰硕的财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更应该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责任,并深怀良知、正义和感恩。多年以来,东达蒙古王集团不仅得到了很多领导的支持,同时也获得了很多项殊荣。2012年总裁赵智强荣获“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并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春华的亲切关怀,集团先后也荣获了“年度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全区质量管理先进工作单位”、“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等称号。
三、公益之花盛开在中华大地上
东达蒙古王深知发展慈善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990年,投入15万元为达拉特旗原盐店乡召沟村上电。
1993年至1996年,企业投资兴建了亮明第一、第二希望小学,全免学生学杂费、书本费,支付民办教师工资,为学校购买汽车并垫付一切费用,为两所学校考上大学的学生每人奖励1000元,考上中专的奖励500元,所有费用共计60万元左右。
1996年,为遭受凌灾、震灾的群众捐款、捐物,把食品亲自送到受灾群众的手中,把温暖送到灾民的心中,为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又花费了40多万元建设了东达新村,共计投入70多万元。
1997年,捐资800多万元,启动了北国商城。
1998年,三江洪水泛滥,先后捐资300多万元的财物。
2003年,全国很多地区发生“非典”疫情,企业捐献250多万元支持抗击非典。
2006年,由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注册,在内蒙古附院成立了“内蒙古东达蒙古王救助农村牧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促进会”,集团每年出资60万元滚动发展,累计投入450多万元。
2008年1月,南方发生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捐赠款物共计318万元。
从1998年开始,集团先后投资4800万元,用于库布齐沙漠周边贫困地区建设沙柳基地。
2005年开始,实施了“生态扩镇移民,产业拉动扶贫”项目;建设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扶持养殖户,每只獭兔补贴资金20元,近五年,累计给养殖户补贴8200万元。
为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捐资共计1000万元,其中达拉特旗一中建教学楼捐资250万元,各学校校庆等280万元;建设医院捐资80万元;各类文化活动捐资230万元,扶持文化单位160万元。
为发展乳业项目投资5500多万元。
用于基层道路桥梁建设资金6300万元,其中树林召至榆林子公路3000万元;敖包梁220万元;盐店300万元,树德线等其他道路桥梁建设2780万元。
为各种急难险困捐资400万元。
为红十字等捐资420万元。
2010年为玉树灾区捐资200万元。
2011年为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捐资800多万元。
2012年扶贫兴安盟项目正式启动,此项目将把集团獭兔养殖业推广的更远。
各项累计2.9亿元。
“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机遇中寻求发展,一如既往担当道义,不断壮大自己,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就是民营企业对社会和谐的最大贡献。”春风中,拔节的不只是禾苗,也有我们的期盼;阳光下,吐露芬芳的不只是鲜花,也有我们的信心。在东达蒙古王集团的身上,看到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力量和希望。回顾十几年的经历,东达蒙古王集团在沙漠治理和向沙漠要效益事业上闯出了一条创新之路,正在实践钱学森院士提出的“林、草、沙产业化”的理论,并将沿着这条道路一直坚定地走下去。相信东达蒙古王在未来的日子会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将生态移民扶贫事业继续进行下去。
上一篇: 东方大道 草原彩虹——记东方控股集团